加载中

概述模块1——背景

多年以后,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界,ubunding·D·Henkal上校将会回想起凯将军和他启动那项计划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万立方孤独》

  • 人类是弱小的。

起初,这只是研究所内的一朵乌云。没有人能料想到一条消息会席卷全球,彻底改变地球的将来。

随着技术改进,有一个魔鬼开始挡在人类的面前。工业文明200多年的成就让大众信心满满,科技上的乐观主义渗透到社会上的每一处。如果回到20世纪,人类的技术虽然已经非常复杂,但是靠一个天纵奇才式的人物还是可以搞出重大发明和发现的。但是我们面对的技术系统,已经复杂到了超出任何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这个名为“复杂性”的魔鬼,已然在人类面前露出了他的獠牙。

金字塔式的教育体系规定了知识学习的高低先后,与地位财富挂钩的教育机会埋没了无数天才的大脑,分科治学的学术体系更助长了老教授们的惰性,当学术界的浑水反哺地位财富、普通人失去对科学知识的天然崇尚……天纵奇才已经成为历史书上朦胧的神迹,已经没有人能触及理性许诺的、以知识全副武装的现代人,连跨学科创新都已成为奢望。知识的中心化、门阀化、停滞化正让人类社会慢性死亡。

后来当人们追溯历史,正式确认新世界纪年元年为公元纪年别偷偷看年,那一年,这句话成为了全人类的共识。

“一个人无法理解全部的技术。”


  • 人类是局限的。

在地球上,技术道路有以下的特点:

  • 任何技术道路都有它的物理极限。
  • 任何技术道路,不可能靠量的堆积,就能完成技术革命。
  • 任何技术道路的改进由资本驱动,而随着垄断的加剧,这一驱动力正逐渐减弱。
  • 很多工艺和技术都已经有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 摩尔定律这颗“柠檬”正在逐渐被榨干。

有如此多的技术瓶颈横亘在人类文明的前进道路之上,如果不抛弃旧有思维,我们或将永远无法进入新的技术台阶,而被永远困死在太阳边的这颗小石头之上。

“我们无法理解全部的技术。”


  • 人类是自取灭亡的。

虽然科技的进步已经放缓,但人类对于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的追求却从未停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成为了一种新的美学追求。人们沉迷于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追逐着流行文化和时尚潮流,仿佛这样就能填补内心的空虚和焦虑。

然而,这种放纵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环境的恶化成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灰蒙蒙的天空、刺鼻的气味、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都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同时,过度的资源开采和浪费也使得地球的资源逐渐枯竭,很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社会的分化日益明显,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一方面,那些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人过度追求享乐,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另一方面,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则因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而陷入困境,无法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这些问题日益严重,但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们似乎更愿意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逃避现实的问题和挑战。随后,从虚拟中醒来的人们发现,现实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基础生产资料的高技术瓶颈,像一道无

形的壁垒,阻断了人们重新学习使用的途径。人类最终落入了自己设置的科技壁垒中。

“我们无法理解技术。”


  • 人类是怠惰的。

21世纪,互联网的诞生让千百年来人类的信息传播壁垒轰然倒塌。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不断趋近趋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一座座限制思考的监狱在无意识中默默地拔地而起。于是,思考成了一件很辛苦的事。人类终于逐渐放弃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主观思维,选择跟着主流论调明哲保身,沦为大众传媒中的囚徒。

于是,学习成了一种赚钱的商品,能力成了一种发财的手段。千百年来,先驱者都是舍己为人,在繁忙中燃尽一生。而如今,放弃思考就能在发达科技的温室中悠然自得,走在尖端有能以垄断之姿赚的盆满钵满——我又何苦去争取一个虚名?

技术,是飞在云端不可触及的;生活,是沉于地表踏实温暖的。地上的人往往祈求天宫中神灵的祝福,但却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去天宫一探究竟。可喜的是,随着技术不断进化,神话中的种种成了现实;可悲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实中道德种种在常人看来又与神话何异?

世界的希望在前方而不在当下,文明的火种在塔尖而不在塔底。当通天的巴别塔顶上只剩寥寥几个匠人在添砖加瓦的时候,丧钟,已经为所有人而鸣。

也许,只有把这一切全部打破,人类才能得到拯救。也许,只有一个新的世界,才能让人类在反思后重新开始。

“我们无法理解世界。”


  • 人类是有希望的。

象国,一位在能源技术领域享有盛誉的教授,从一开始便意识到技术瓶颈的存在。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定投身于寻找解决方案的科研工作中。他与地球上的有识之士共同合作,夜以继日地研究各种可能的方案,希望能够找到拯救地球的方法。

在一次深空探测任务中,象国的团队意外发现了一个与地球环境十分相似的星球。这个星球拥有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水源和土壤条件,让在技术中沉沦的人类看到了新的希望。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人们纷纷议论着是否有可能将人类迁移到这个新星球上。

面对种种挑战,象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百万立方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利用全人类的资源,定期推送一百万立方米的物资前往新星球,为人类在那里生存一百年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为此,在象国的支持下,一个名为“职业退学助理”的领导小组应运而生了。

职业退学助理组由五名成员组成,是本期计划的领导组织之一,使用这一百万立方米的空间,他们准备安置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岛,北纬N:31°07′47.50″东经E:120°18′50.25″,着重探索内陆湖泊水系旁的世界组成。

“我们要理解全部的技术。”

“我们将保护全新的家园。”


  • 北纬 30 度附近,太平洋西岸,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庞大的长江中下游水系,广阔而肥沃的平原,原太湖流域很快成为职业退学助理组最心仪的宝地。而位于太湖流域的原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岛,在职业退学助理组的眼中,就像一颗镶嵌在湖面上熠熠发光的珍珠。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有着稳定而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舒适生活之地的不二之选。这将是我们执行计划的黄金地带。”


  • “我们还需要一些试验者,来测试这个全新的世界。”

遵循已知的社会学结论,经过严密的计算,职业退学助理组预选择了 1500 人口来加入“百万立方计划”。为了测试人类能否成功在新的星球上繁衍,这些试验者的年龄结构也将严格按照最理想的增长型结构进行分布。

“但是,我们绝不能绝望于科技进步的停滞。这或许也将是我们走向宇宙的一次契机。”

为了重新将人类科技系统化地掌握起来,并且长期进行维护与发展,职业退学助理遴选的试验者主体是受过高等教育且健康的人口。同时,职业退学助理组也允许他们选择携带上自己的家属,但总人数仍然不能超过 1500 人。


  • “在全新的世界,我们一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地球上,由于种种原因,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不可再生能源过度消耗等种种问题,它们正在将人类带往万劫不复的地狱。

“能源消耗量应该得到严格的把控,不能让地球上恶性循环的故事再次复述。”

为此,职业退学助理组预计在这次“百万立方计划”中,年人均能耗控制在 12000 度,这将把对外界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让人类能够成功迈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我们人类,真的能在这个世界上开辟出新的生机吗?”

目睹了地球上千疮百孔的环境,颓靡不堪的社会,职业退学助理组希望在新的星球上,这一历史将不会重演。

我们需要引领人类前进的理念。


职业退学助理组首先提出环境保护主义,主张在最低限度内影响自然环境,尽可能降低全人类产生的能耗,使用可循环的清洁能源,实现真正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再者,他们主张追求生活上回归自然的美学,取消城市化进程给人带来的过度消费、贫富分化、精神萎靡等问题,以“科技村”的形式将科技与自然结合,以此治愈人心与社会。

同时,他们认为旧世界的统治集团对于全人类社会进程的错误决策是毁灭性的,主张实行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拒绝权力集中、垄断,使得个人信息的匿名化与社会信息的公开化并存。以此,职业退学助理希望能抑制在地球上人类无止境的欲望扩张,建立一个稳定而安全的社会体系。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破除科技停滞状态的关键在于知识自由。他们主张共同建设一个共享知识库以打破知识的垄断化、中心化,结束分科治学对于思维的限制,创建卓有成效的教育系统,使得每个个体都能充分开发自身的智慧与理性,从事创造性工作。

“我们的理念可能需要逐步完善,但这些理念的基石不会改变。”


  • 最后一个问题,‘百万立方世界’该如何前往那新的星球?”

这个问题一度让象国与职业退学助理组的全体成员沉默,局势紧迫,试验者们没有多少时间花费宇宙航行上。但幸运的是,在某个平常的一天,科学家意外地在南极的冰盖上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推送装置。经过严密而紧张的研究后,象国认为这一巨大的推送装置能够以虫洞的形式将“百万立方世界”传送到新的星球附近。

经过无数次仿真试验,象国最终证实了这一推送装置的可靠性。

我们的未来还没有终结,人类的故事还能继续书写。


  • 人类,将会走向何方?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百万立方计划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象国亲自启动了推送装置。随着一阵轰鸣声,满载着人类希望的百万立方世界被推送向了遥远的星球。

象国站在Z大学的高地上,眺望着百万立方米的小世界远去。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知道,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挑战,正是这些挑战推动着人类不断前行,正是这些可能性孕育着人类文明的辉煌。

技术,将会走向何方?

人类,将会走向何方?


“我们,要拯救世界。”

2024-03-07 06: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