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概述模块3——设计概览

一、设计理念

  • 采用环境保护主义:在最低限度内影响自然环境,尽可能降低全人类产生的能耗,使用可循环的清洁能源,实现真正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 追求生活上回归自然的美学:取消城市化进程给人带来的过度消费、贫富分化、精神萎靡等问题,以“科技村”的形式将科技与自然结合,以此治愈人心与社会。
  • 实行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拒绝权力集中、垄断,使得个人信息的匿名化与社会信息的公开化并存。
  • 实现知识自由:建设一个共享的知识库以打破知识的垄断化、中心化,结束分科治学对于思维的限制,创建卓有成效的教育系统,使得每个个体都能充分开发自身的智慧与理性,从事创造性工作。

二、总体设计形态

1. 整体构型

采用模块化设计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科技村”,以六个三角形结构形成的正六边形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一个单元。顶部布置太阳能板,用于发电。其下建立工作间、文娱场所或者住房,也可以放置室内的植物工厂等设施。

除了单元构成的室内场所以外,室外的开阔平地可以用于建立高度回归自然的公园,并适当补充一定数量的太阳能板。同时,由于我们小组的选址在太湖沿岸,沿湖的露天平地也可以用于传统的农林牧渔用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赋能。

2. 单元设计

根据功能需求不同,地表单元设计有以下几种形式:

  • 中心式:均匀分布在整个世界的外围,占地最小,主要用作居民住所并提供少量的公共服务。中庭区域可设计通往地下的电梯,用于逃生通道和一些地表以下的场所的通行等
  • 六角式:居于在整个世界的中心位置,占地最大,用于建立数据中心,会议厅等重要的核心场所。六角结构支柱拥有更稳定的结构,与周围交通更为便捷的同时,也可以容纳更大的空间。
  • 六包一式:由多个中心式的六边形单元围成,一般会在垂直维度上设置比周围的中心式单元更高的楼层。主要用来提供社区性的公共服务,容纳卫生、文娱等小型公共设施。

3. 交通设计

由于百万立方世界的占地面积较小,我们考虑在百万立方世界的范围内放弃汽车等常见的交通方式,而只在对外探索的过程中使用这些较为大型的交通工具。对于百万立方世界范围以内的交通,我们采取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设置半开放式的廊道的方式来保障交通。廊道中同时配有宽阔的步行道、电梯(类似现在火车站、机场中运输大件行李的传送带),从而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同时保证居民与自然的充分接触。同时,我们也会在开阔的室外空间设置步行道和骑行道,为出行提供更多方式。

4. 城市组成

  • 工业:轻工业区(分布在市中心周围)、重工业区(远离城市或建立在地下,尽可能保证隔音,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尽可能智能驱动,减少工人负担)
  • 生活:居民区(分布在较为外围的区域,周围建立充分的公共设施保证生活质量)
  • 科技:数据中心(建立在中心区域,同时采用分布备份的方式防止数据丢失带来的严重后果)、科学研发所(建立在中心区域,方便获取数据中心的数据)
  • 公共服务:医疗(建立在居民区的中心,保证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文体娱乐(建立在居民区周围,包括体育场、公园等设施保证居民生活丰富性)、图书馆(特别的,图书馆建立在数据中心附近,出于节省空间的需要图书馆只存放电子书,而其存在的意义变为提供一个安静的文化场所)、交通(详见“交通设计”板块)、学校(建立在居民区附近,由于人数足够少可以尝试尽可能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保卫(暂时不考虑设置专门的机构,但可以尝试通过对居民普及安全教育的方式来实现个人的自我保护,如有需求后续添加)、供能与储能(采用太阳能板和核电站发电;太阳能板主要放置在建筑顶端,核电站按重工业区处理)
  • 农林牧渔:农业区(采用植物工厂和传统农业结合的方式)、林业区(在平原地区发展传统林业)、畜牧业区(同样可以采用工厂和传统农业结合的方式,由于邻避效应可以和重工业区域同等对待,但高品质畜牧业仍需要露天空间)、渔业区(利用太湖的优质渔业条件建立)

2024-03-07 06: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