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模块3——创新设计
- 1. 采用海绵城市模式。
该城市模式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雨水等水资源落至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后能够迅速吸收,增大雨水径流量,从而降低洪涝积水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地下雨水管道系统,可以暂时存储雨水资源,用于冲厕、灌溉、景观水体补水,更好地贯彻“循环”的设计理念。
2.。各类传感器的设置
沿水边每隔100米安装水位等监测水体变化的传感器,由于水岸线长约1.8千米,故一共安装18个,同时设定一定阈值,当达到该阈值时开启预警,通知人们做好保护措施。由于该城市靠近天禄山,为预防山体崩塌、泥石流等情况,故也在该山各处安置相关泥石流等山体灾害传感器,具体要求是每公顷安装1个传感器,安装区域面积大约21公顷,故共安装21个。当山体灾害来临时,传感器数值超出正常范围,则会开启应急警报,通知人员撤离低洼处,前往天禄山下的灾害应急区。
3.写字楼的创新设计
世界地处于雨水充沛的南方,雨季会有大量的降雨,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为降低此类灾害出现的频率,世界中设计一幢高层建筑来用于总控降水带来的灾害。(位置定于世界的中央)
具体设计:
在工作区设计一幢高度约为70米,20层的写字楼,占地300m^2,写字楼兼备居住,工作,游憩等功能。在70米的高度,将收集雨水使用外部膜层从建筑物的立面分离。外部层由10个机翼组成,锚定在20米高的主体结构上(20米的高度设计是源于世界以低矮的建筑楼层为主,一半6层的居民建筑不高于20米,设计20米的高度,并不影响城市在垂直方向上的建筑高度),机翼展开时,形成100米直径的雨水收集装置,展开面积约为7500m^2,可以覆盖城市大部分的面积范围,如此设计,可以控制城市部分区域地面的降雨量(这里指的并不是让地面不下雨,而是在当降雨量过分充沛时,调控降雨量)。同时,机翼两面安装太阳能板,天气晴朗时,收拢机翼,世界便拥有了约7500m^2的太阳能板,实现储能的目的。当然,机翼也可在天气过分炎热时根据民众的意见展开,可以实现遮阳降暑的目的,同时,展开时内部的太阳能板暴露,同时储蓄太阳能。在同一幢建筑中,实现了控水和蓄能的一体化,并且也能增强世界面对恶劣天气的能力。除此之外,建筑的顶层安装垂直轴转子涡轮式风力发电机,风翅设置为涡轮状,聚风效果好,基本上没有回转力,在风翅的前部设置聚风装置和导流装置,聚风装置可以聚集大量的风能,风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外壳,进而带动风翅的转动,效率大大增加,同时也提高了风能在这栋大建筑物里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节约了其他资源的使用,且垂直轴转子的工作性能比水平式转子的工作性能强大很多。同时,作为世界的最高层建筑,建筑顶层安装避雷针。
能源产出:
根据一年每平方米250kWh的太阳能产出,每年能够产出1875000kWh的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