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模块-设计概览
选自《“余行京洛”会议附件(第22676号)》
一、总体设计思路
1、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 在过载的地球上,人类过于依赖于不可再生能源,对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不够,而且能源需求的无限制扩大,必定将人类引向核能,但我们在核能方面的科技发展速度远远慢于我们能源需求的扩大。
- 资源分配的不均等,导致部分人占有大量资源。
- 人类将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力度不够,部分高新技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大规模施行,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远低于科技的发展速度。
- 污染处理系统缺位,导致我们的生产活动对于环境以及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造成一定破坏。
- 无规划的生产造成产能的过剩,过多的产品造成浪费。
2、我们的选择
-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并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在控制能耗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先驱者的生活质量。
- 资源的分配采取计划加市场的分配制,分配的资源略少于人们的生活所需,通过市场实现多劳多得。
- 将最前沿的科技直接应用于新世界的建设中去,使我们的生产力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达到最高值。
- 新家园的废物将直接转送处理中心,对外零排放。
- 在初期,社会制度为完全公有,生产采用计划为主的形式,根据先驱者的需求来灵活调整我们的生产计划。
- 对于资源的浪费,我们采用了相关的奖惩制度,对于浪费者我们采取强制加班劳动和扣除个人资源享有量的方式来限制能源的浪费。
二、世界总体样貌
1、能源区
采用“产电-运输-用电-储能”构架。
- 产电端:利用水能(主要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形成集中式电源和分布式电源相互和谐存在的模式
- 传输端:银制导线
- 用电端:能源的消费者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其角色将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者,还可以承担部分生产者的职能生产者。他们可以通过需求侧响应计划,积极的参与社区需求侧响应项目,还可以作为虚拟电厂成员加入虚拟电厂项目,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动汽车、储能设施,返售电给电网
- 储能端:通过储能电池与抽水蓄电,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2、农业区
- 采用垂直农业架构。
3、工业区
采用“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次”结构。
- 重工业:机械、能源、化学等工业部门。
- 轻工业: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如纺织、食品等。
4、生活区
分为居住区、活动区、实验区、教学区。
- 居住区:集中住宿;
- 活动区:文化广场、商业中心、美食小吃等等;
- 实验区:实验室,用于科学研究;
- 教学区: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如三墩职业技术学院。
5、控制中心
所有板块的中枢机构,集中控制能源配置。
2024-09-17 22:27:41

半纸月光.
针对能源区“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电动汽车、储能设施返售电给电网”,请问电动汽车具体是如何实现返售电的?同时请问这句话是不是代表储能设施的私有化?又如何防范公有电网被架空?
枣伊蕾娜
这个是我们组信息未同步造成的乌龙,其实我们世界是以电车为主的交通系统,非常抱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