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背景故事

概述 模块1 背景

 

一、纪年

 

1866年,孟德尔发表论文《Versuche über die Pflanzen-Hybriden(植物杂交实验)》,人类开始发展基因的理论。

1953年,沃森、克里克发表论文《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构造)》,人类开始理解基因的物理结构。

1972年,保罗·伯格通过将来自猴病毒SV40的DNA与λ病毒的DNA结合得到世界上第一个人工重组DNA分子,人类开始掌握修改基因的方法。

203X年,基因工程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医学、工业和农业中,世界正在因为基因工程而变得更好。

204X年,X公司的转基因种子流水线的一根试管内,以一个统计学无法解释的概率,出现了一个“超重”的腺嘌呤(C5H5N5,135g·mol¹)——它上面的H,N全部是H2,N15,而C则是4个C13,甚至还有一个正在衰减的C14。这个分子的摩尔质量达到了151g·mol¹,而鸟嘌呤(C5H5N5O)的摩尔质量,正是151 g·mol¹。于是它被质谱仪错误地识别,并被当作鸟嘌呤定点突变到了这颗种子的某个基因上。

205X年,中国东南部的某处稻田上,农民正在收集上一批水稻的种子,为下一次播种做准备。尽管已经有机器辅助,但一年三熟的农作还是让农事有些吃紧。

206X年,浙江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分别独立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国水稻基因组的调查论文,两篇论文中基因组的相似程度达到了42%。这一事件最开始被认定为一起恶性学术不端事件,两所高校都迅速对课题组展开调查。但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推进,有学者意识到,这起事件可能并非学术不端。一丝恐惧开始萦绕在某些敏锐的生物学家心头,他们自发成立了一个学术组织,开始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生物基因组展开相似度普查。

207X年,这个学术组织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指出由于某些无法追溯的原因(组织内的生物学家推测是超级基因的出现),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污染已经非常普遍,表现出极其严重的同质化;而其中农作物的同质化已经达到了不可逆的地步,一旦变异出一种对这个特定基因有竞争优势的植物,那么农业的溃灭将不可避免。论文的发表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但并没有引起各国政府足够的重视。

208X年,一株后来被人们称作“玉葫”的新物种的种子,在浙江大学的启真湖里开始生长。

209X年,地球农业已经濒临崩溃。人类在尝试了各种生物、经济、政治手段后,终于放弃了重建地球生态系统的想法。巨大的危机迫使人类将目光,投向了深空之中……

 

2015年,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传回的影像中,人类第一次见到了“那颗行星”,科学家把它叫做“KOI-4878.0”。初步研究将其地球相似指数计算为了 0.98。

205X年,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超距探测技术第一次公开展示。人类凭借强大的AI开始了对外太空的广泛探测。KOI-4878.0,因为过高的地球相似指数,也被列在了首批探测名单之中。

206X年,首批探测即将结束。人类惊奇地发现,KOI-4878.0比之前所预料的,还要更与地球相似。从化学组成到天体运行,从地形地貌到生物群落,人类开始进一步探索这颗星球,并把星球上的各地用地球上的地名对应命名。

207X年,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超距传输技术得到了理论论证,各国实验室与高校均开始重点研究这一项目。

208X年,由于人类经济的崩溃,对超距传输技术的研究不得不放缓。似乎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室完成了技术的实现……

 

209X年,联合国成为了地球最高权力机构,并将剩余的所有资源分配给了五个常任理事国,要求其拿出方案保留人类火种。中国在各大实验室与高校之中公开招标。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中,一个小组按下了贴着“启动”标签的按钮,经过几秒钟的等待,装置中的一根头发丝出现在了距其原本位置的5cm远处;社会学系中,一位博士生刚刚写完了一篇论证2000人社会制度稳定性的论文;竺可桢学院中,一位教授翻出了70年前的一份小组作业,将其添加到邮件附件中,并点击了“发送”。

2100年,经过层层评定,浙江大学的“百万立方未来世界”项目成为了最终被付诸实践的项目之一。

2101年,“百万立方未来世界”项目正式启动。

 

二、纪实

 

2101年的一个夜晚,天空突然被金色的光束点亮。

一个面容沧桑而疲惫的老人坐在原野里,戴着耳机收听今日新闻。身边是一望无际的灰色,是一种名为玉葫的杂草枯萎后的尸体。周围很静,没有昆虫的鸣叫,没有猫头鹰的声音,没有水流的潺潺声,没有树叶舞动的声音。只有风声吹过灰烬的声音。

他想到几十年前,在浙江大学启真湖畔的那个晚上,他坐在草地上,池塘的蛙声此起彼伏,边上不知名的树上蝉鸣聒噪,在这些嘈杂的声音间隙,还能听到微弱而清晰的流水声。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那时他还是浙江大学的一名生物工程系的博士生,主修基因工程方向的研究。面对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他无力阻止这种趋势,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改造作物本身之上。他深信转基因能为人类带来更好的未来,他将利用基因技术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他成功了,也失败了。

他成为了基因学界的泰斗,经过不懈的努力研制出了多种性状优良的转基因生物。抗农药的转基因玉米,高产的水稻,耐寒的番茄……转基因领域一片欣欣向荣,他很高兴。

 

直到那一天来临。

 

他的课题组为献礼母校建校170周年,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国水稻基因组的调查论文,这本应该是中国生物学上的光辉一笔。但论文发出不到两个月,他就收到了学术不端的报告。他的课题组论文,与另一篇上海交通大学的课题组前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同样是为了献礼那所学校建校170周年的论文,出现了数据的高度重合。他作为负责人难辞其咎,学术声誉顿时荡然无存。

但学者的修养让他并没有迷失在身边人的口诛笔伐之中,他的心中更多的是疑惑。他坚信自己和学生的学术操守,也数次翻阅实验记录,将一篇篇文献查找来源并查重。最关键的是,他拜托其他人帮忙问询到了,上交的试验田,和他们并不是同一块。比起名声,反倒是“求是”的校训,在他耳边不断的响起。

于是,他自请加入学术不端的调查小组,开始为这件事找寻一个真相。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与其他这一领域的顶尖学者,都逐渐意识到了真相似乎并不是外界所想那般。但这个发现并没有让他感到高兴,反倒是让他心头萌生了一丝不安与恐惧。他们很快提交了调查报告,但社会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情。但这仍然不影响一些敏锐的生物学家重视起了这篇报告。他们自发成立了一个组织,开始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生物基因组开展相似度普查。

三年后,他们的调查研究趋于尾声,但结论让每一个人都如坠冰窟。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的基因库已经高度相似,且这种趋同的趋势已经到了不可逆的地步。这意味着任何对这些相同基因有竞争优势的生物出现,都会导致地球农业的崩溃。他们发起了运动,向各国政府提出建议,但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于是,包括他在内的大部分生物学家都心如死灰,沉默地等待审判日的到来。

他仍然记得那一天。他坐在实验室里,突然收到消息,在中国的东南部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植物。它长在浙大的启真湖边上,并不高大,但侵略性极强。三天的时间,它就侵占了启真湖周边的所有土地。大量的“原住民”植物死亡,缺乏水分和营养而枯萎的尸体在水中腐烂。这种植物有着强大的抗虫性,没有当地的昆虫能以它为食,渐渐地昆虫也从玉湖边上消失了。

人类很快就试图采取措施来控制这种植物,但不幸的是他们失败了。这种植物依靠与农作物的竞争存活,而人类不可能不种植农作物。这个死结,成为了人类的阿喀琉斯之踵。生物学家给这种植物取名叫玉葫。它占据了各大新闻的标题,每一天都有各地被它入侵的新闻传来,全世界生物学家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它。

但这只是个开始。越来越多的变异生物出现了,繁殖能力极强的昆虫破坏了大量的森林和植被,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海洋生物让海洋资源的开采成为幻想。地球表面似乎再也没有一处安息之地。

终于,自以为无所不能的人类,用自己改造出来的基因终结了自己的未来。生物多样性锐减,地球的生物资源几乎被耗尽。农作物难以再露天种植,牛羊等牲畜失去了食物,而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极端天气频现,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失去了大量森林的地球上,水资源在减少,土壤在流失,气温在升高,海平面在上升……最终这些变异的生物也无法在这样贫瘠的地球上生存,开始走向灭亡,世界变成了灰色。

 

人类将何去何从?

 

十几年,人类十几年艰苦的斗争,十几年的力挽狂澜,都于事无补。这个奄奄一息的星球还能撑多久?没有人知道,他也不知道。白发苍苍的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本科生涯。那时他意气风发,考入了浙大最好的实验班:竺可桢学院混合班。他因此得以选上了一门叫做百万立方未来世界的课程。他还记得那门课上,徐象国老师让他们构筑一个新的未来世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世界,一个比眼前的世界更好的未来世界。

 

轰——一声巨响打破了这个夜晚的死寂。金色的光束出现在天际,明亮地映照在他眼睛里。

但与他儿时的火箭发射不同,那光束里面没有任何东西——或者说,没有任何可见的东西。有的只是高能粒子束,和无数量子纠缠下正在传递的信息。

他耳边传来了新闻:2101年10月1日,中国百万立方未来世界计划正式启动,来自浙江大学的六位教授组成的空白对照组将带领600个家庭共2001人,通过玉湖6.5幢量子超距传输设施前往KOI-4878.0。他们背负着人类最后的希望,将在KOI-4878.0的崇明岛上为人类社会保留火种……

“2001啊……”,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他笑了笑。他还记得他小时候看过的那部电影,只是不知道这批人类是否会在那颗星球上找到一块1:4:9的黑方碑。当然,现在是2101年了。大抵很多事情,也不能按照人们对那个“2001年”里发生的事情作推测。

KOI-4878.0是人类从21世纪10年代的遗迹中翻出的星球。它与没有人类破坏的地球的环境几乎一模一样,整个星球没有像人一样的高等生物,一片欣欣向荣。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是一个空白的星球,一个尚未被破坏的星球,一个新的开始。

空白对照组?他觉得这个名字好像有点熟悉……哦,他想起来,这是当年百万立方未来世界课程结业时做得最好的小组,他们的项目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他有些感慨,感慨于这六个人居然真的将当年的一次作业变成了现实,变成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一个新的开始吗?他黯淡的双眼被金色的光束点亮。他开始默默地祝福他们:希望他们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希望,他想。但是想到一半,他站了起来,拍掉身上的草,向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走去,那里有中国最大的科研中心。

我也应该做些什么,他的眼神变得坚定。

 

三、纪幻

 

玉湖6.5幢量子超距传输设施里。

百万立方未来世界项目总负责人——徐象国院士坐在总控制中心,除他以外还有众多的工作人员。5,4,3,2,1,启动!玉湖6.5幢的超高能脉冲装置发射出射线,直射向远方的KOI-4878.0。控制中心里开始有人欢呼,但徐象国指挥员还在等待,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他打开和玉湖6.5幢的通讯装置。

“报告长官,目前玉湖6.5幢的运行一切顺利,请指示!”超距传输是分批进行的。而空白对照组的六位教授,自然被编入了最后一批传输的四团,更准确地来说,是四团一连。他们负责监测前三个团传输情况,并与控制中心进行通讯。

“按计划进行!”

“是!”

“还有,我有话要对你们说。”徐院士深吸一口气,“到达KOI-4878.0以后,务必保证确认是否在我们预先选择好的地址上再开始坍缩。从量子态坍缩到稳定态后迅速打开百万立方球,并安排好我们带过去的建设者们,确保项目尽快正常运行。”

“是!”

“今后的日子里,请你们牢记,你们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你们承载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我们的星球曾经是那样美丽的一个星球,有蔚蓝的海洋,清澈的河流,葱郁的森林,金色的麦田和开满鲜花的原野。但是我们没有珍惜。我们曾经过度地开发地球的资源,我们曾经不节制地排放废物,我们曾经让那些不自然的基因流入自然,我们曾经不在乎自然的伤痛。现在所有的后果都已摆在我们眼前,其实就算没有玉葫的出现,没有大面积的基因污染,我们的地球又能多撑几年呢?拯救地球已经太晚了,但是拯救人类还有一线希望。崇明岛是长江入海口,有着丰富的海上风能、盐差能、潮汐能,地形平坦,气候适宜。600个家庭包含来自各行各业最优秀的建设者,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家庭。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人类从一开始就能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这一次,我们选择清洁的能源,选择与自然和谐共生,选择节约资源,选择加大力度防止基因污染,结局会不会改变?交给你们了,我的学生们,勇敢的建设者们,人类的未来,拜托了!”

徐指挥,空白对照组的成员,还有2001名建设者——如果量子态的他们还有眼眶的话,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

超高能脉冲还在发出射线,那些量子离这个灰色的星球,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2024-09-18 17:14:56
空白对照组

0 条评论 (登录以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