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宝剑磨得无尘埃 ,欲望贪婪何时终。”
时间长河波光粼粼,贪欲之水奔流不息。随着人类发展之路势如破竹,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高耸入云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于世界各地相继拔地而起,航空航天、海底探测事业开展如火如荼。在世界发展给予人类光明前景的同时,被开凿的千疮百孔的地球也在无声哭泣着化石能源逐渐耗竭的事实。
也许是最后一滴石油渗出地层,或是最后一粒煤炭的重见天日,亦或是最后一缕天然气消弭于微风,化石能源终是没能抵挡 人类狂热的索取,如被束缚住的羔羊,温顺地成为了人类献祭给神明的礼物,为人类换取发展的“神力 ”。只有华国的最高领导层透过繁华的表象,隐约望见了衰败的未来,并于世界化石能源消耗殆尽之前将一小部分能源秘密储藏在国库的最深处。"人造太阳”技术停滞不前,而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是唾手可得。于是欲望的双眼死死盯住了铀与热中子的碰撞,被核能的快捷高效特性攫住的头脑再没有尝试其他的出路,也忽视了潜伏的危机。从那以后,人类正式进 入“核能时代 ”。
核电站变得随处可见, 核能被人类视为神明赐下的新力量。反应堆里的轻轻碰撞,碰出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石油, 天然气,煤炭这些旧世纪的名词逐渐淡出人类的历史,随着生锈的开采机器一同腐朽,化为历史车轮碾过的尘埃,消散于世。人类沉沦于核能带来的便捷之中,原子,中子的撞击声成为了最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源源不断的能量随着这神圣的雅乐一同而来。人类成为了核能忠诚的信徒。
古人有云:福兮, 祸之所倚 。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完美只是一种追求。”核能在为人类提供发展助力的同时, 其所带来的核污水也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这颗饱经风霜的星球。国家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高昂的净化代价使得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核污水排入大海。核能带来的力量并没有填补人类对发展壮大自身种族的欲望沟壑,反而成了那条诱导夏娃和亚当吃下禁果的毒蛇。越来越多的核电站被建起,越来越多的核污水被流放,大海在哭泣,海 洋生命在哀鸣 。人类却被欲望蒙蔽着,捂着耳朵向前奔走。
衰败的阴霾一丝一缕地侵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吐出一片片荒芜。随着人类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资源愈加集中在小部分人中。“平等”一词淹没于历史的规划蓝图,迫于生活的压力,薪资成为人学习和发展的第一动力,内卷已成为常态。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空壳。
不知过了多久,各种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畸形胎儿越来越多,医院里生离死别的哀嚎越发凄惨,无奈又无力的哀叹,抉择,挣扎越发渺小——人类陷入了恐慌 。 最终在一阵兵荒马乱之后, 各国科学家查明了病毒的来源,核污水成为罪魁祸首:被排放在海洋里的核污水最终还是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自净程度,放射性核素被海洋生物吸收,通过食物链,向人类富集;海水携带的核素通过蒸腾作用进入空气,人类吸入的每一口空气都提高了得病的风险,科学家的制药之路更是阻碍重重,在此情况下,只有少部分人战胜了病毒,越来越多的城市归于寂静, 人类文明危在旦夕。
“百万立方未来世界”项目首批队员肩负着敢死队的职责。他们将是第一批进入新世界,建设新文明,为后来者开辟道路的先锋队。他们将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和各种艰难险阻,踏上前人从未涉足的道路,一切都要靠自己从零摸索。因此,华国政府决定选派一批素质过硬的精英队伍带上仅剩的化石能源,前往新的百万立方未来世界,为后来者斩荆披棘,为全人类建设新的世界。
当然,华国并没有抛弃其他同核污染艰苦斗争的同胞,更没有抛弃地球上剩余的普罗大众。华国政府主要领导人全员留守地球,继续维系地球的社会秩序,于百年后再考虑新的移民大计。高层宣布将在下一批移民时扩大遴选范围,携手全世界人民共同建设新家园。
华国领导人决定将探险队命名为“混合重组”,意为虽然小队的成员背景不同,但他们怀着共同的目标重新组合在一起,携手探索未知的新世界,随时准备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奉献一切。建设初期,将由华国政府特别授权的6人小组领导众人。他们是本次选址、建设的策划小队,历经三个多月的时间,通过严格的计算、论证,终于绘就了新社会的蓝图。组长是来自华国交叉研究院的严教授,她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任务,为新社会的雏形构建和细节完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同事,来自苏省的鲁教授和来自浙省的徐教授也应邀共同支援新世界建设,以多专业融合的视角反复斟酌新世界的设计。社科研究院庹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人文素养,为新世界选址提供宝贵意见,对社会制度构建、民俗文化建设、国家机关设置等关键任务功不可没。华国政府还特别选派了能源环境研究院的郑教授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他曾在地球局势恶化前警示核能的潜在危害,但很遗憾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次,华国政府郑重邀请他加入领导小组,也是表明了人类绝不重蹈覆辙的决心。他指出,新世界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将必然选择水电这一能源形式,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独特的水力发电方法。此外,华国科学院数字生命研究所的程教授得知有这一计划,奋不顾身地加入到这一小组中来,他建立了人类社会数据库,并将其迁移到新世界,保留原有完整人类文明的印记。同时,他也负责指挥新社会生产自动化工作,大大提高了新社会生产力。当然,人类也不会忘记“百万立方未来世界”计划的立项人,由于保密工作需要,没有人知道他具体的名字,只知道最后一个字是“国”,也许这就是他心系祖国,护佑苍生的写照吧!他将留守地球,指挥人类后续的建设与探索事业。
“混合重组”经过科学计算和人文考量,决定再携带2500人共同探索新世界,婴幼儿及少年群体、中青年群体、老年人群体所占比例约为2:3:1。庹教授详细介绍了这样选择的原因:“本次百万立方未来世界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新世界,建设新世界,为后续到达的人类提供适宜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并未严格按照当前世界人口年龄比例分配,而是以相对对建设新世界有利的原则进行选拔。中青年群体是进行基础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所占比例最高。婴幼儿及少年群体是保证新社会繁衍的必要组成,他们能防止新社会老龄化,后继无人,同时也可通过在新世界中的教育成为探索与建设的后备军。老年人的体力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选拔最少。但所占比例也不低,主要是考虑到老年人社会阅历丰富,见证了原先地球能源的枯竭,能够为新世界建设的不合理之处提供意见和警示。同时教育、医疗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也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坐镇,培育新生力量,解决疑难杂症。”“性别比例方面,我们选择了男女比例为1.05比1,这与现在地球的实际性别比例较为接近,也是为了更好实现新社会人类的交配与繁殖需求,保障新世界人类出生率的正常。男女性由于生理结构差异,所擅长的领域不同,适合的劳动岗位也不同。科学的男女比例也可保证新社会各领域劳动人口的均衡,更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青年群体1250人的选拔同样程序严密。首先,“混合重组”确定了一批在新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但培养周期较长,无法短时间通过新教育产生的职业,如教师、医生、法律工作者、建筑工程师等。随后,“混合重组”与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在行业内筛选出20名左右道德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领军人才,并共同与他们谈话,讲明新世界建设的原则、目标、需要他们承担的责任等。对有志加入的行业人才,直接纳入新世界建设者名单中。专业人才确定完毕后,在全社会公示剩余中青年名额数,鼓励有志参与新社会建设的18-40岁中国公民报名参与选拔。选拔要求通过政审,无犯罪记录,无道德问题和不良嗜好。所有参选人必须参加体检,要求在常规体检中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劳动能力相对较强。同时考虑到地球核污染严重现状,增加基因筛查和血液放射性元素筛查环节,优先选拔无基因异常,血液放射性元素低的参选人。进行智力筛查和创造性思维测试,优先选拔智力较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强者参与新世界建设。
婴幼儿及少年群体的选拔略有不同。0~18岁群体全部由入选中青年群体的子女产生,在体检与基因筛查正常的前提下,依照中青年群体选拔综合排名从高至低依次确定携带子女意见,录满为止。
同时,“混合重组”向所有入选的拓荒者说明,拓荒者的任务是为人类开辟新家园,100年内无法与地球社会联系。因此,入选百万立方未来世界建设队伍很可能意味着和亲人、爱人、朋友、故乡的永别。为了赓续人类文明,应用的建设者要舍弃原有的一切。如有不能接受者可以退出,依序递补产生百万立方未来世界建设团队最终名单。
附:这是庹教授当时递交的选址理由: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光热组合覆盖生物多样性广)
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小,建设成本低,光照面积大(节约建设成本,利于光能发电)。
3.地质: 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硬度大,支撑力强,但需防范地质灾害)
4.水文:临近湘江,水资源充足。(流量大流速较快,可用于水电建设)
5.生物: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类型丰富度高。动物种类丰富,多云豹白鹤等国家保护动物。(利于基因工程开展)
6.人文:长沙作为湘文化的源头,拥有多个文人故居,历史博物馆,被誉为“东亚文化之都”,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里占据重要的位置。
0 条评论 (登录以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