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概述模块1——背景故事

【摘要】公元2255年,人类发明了一项无限逼近现实的模拟技术 CR(Create Reality)让整个人类社会陷入对虚拟的无限沉迷。对现实的过分忽略,对自然的过分漠视最终酿成大祸,一次太阳风暴冲破了这场美梦,将人类抛回了地狱般的现实带领少数幸存者在绝境中挣扎,于断壁残垣中发现了记载着“洱源”新地球坐标的手记,最终在重压下毅然启动了人类最后的方舟---“百万立方”计划---拆解全球残存的CR服务器核电池作为“钥匙”,依靠先前手记中的数据和残存设备进行模拟定位,精选1011名幸存者和优秀动植物胚胎库,前往“新地球·洱源”。然而新世界也并非坦途,人类仍面临着自然的考验,们痛定思痛,摒弃旧文明的傲慢,立下敬畏自然的准则一个建立在脆弱团结与敬畏的新文明终于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根。

 

楔子绿洲囚笼

 

公元2275年,CR技术(Create Reality)的神经接口已如同呼吸般自然,嵌入每个新生儿的颅骨后方。这不是选择,而是出生即被赋予的“福祉”。正如全球CR管理委员会的那句标语“现实是牢笼,CR是翅膀”

 

你站在CR中央控制塔的顶层,脚下是望不到边际的营养舱矩阵。每一个舱体都像一个精致的琥珀,包裹着一个沉醉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类躯体。透明的舱盖下,表情各异一一或大笑,或紧张,但无一不沉醉一一与他们干瘪的、依靠静脉营养液维持的物理身体形成诡异对比。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液和机器运转的低频嗡鸣---这是现实中唯一的声音。

 

作为CR生态监测部门的负责人,你拥有罕见的“现实行走权”。你的工作是确保支撑这个庞大虚拟帝国的物理基础设施、冷却系统不至于彻底崩溃。这是一份孤独且近乎绝望的工作。你的同事,那些曾经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绝大部分都已选择永久接入CR,在虚拟的学术圣殿中继续他们“不朽”的研究,将维护现实这个枯燥乏味的任务留给了AI和像你这样的少数“守望者”。

 

你在地表进行例行巡查。磁悬浮梯无声地下降,穿过层层加固的混凝土和合金结构,最终停在了地表出口。气压门嘶嘶打开,一股混杂着铁锈和化学污染物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你戴好过滤面罩,迈入了这个被遗忘的世界。

 

天空是永恒的铅灰色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雾霾给废墟投下病态的光晕。曾经摩天大楼林立的都市,如今只剩下钢筋骨架,如同巨兽的残骸。耐腐蚀的藤蔓爬满了锈迹斑斑的钢结构,这是少数能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的变异植物。街道被黄沙和瓦砾半掩废弃的车辆像甲虫的尸体一动不动----现实似乎真的失去了意义。

 

AI驾驶的工程机器人像工蚁一样,在废墟间进行着机械的清理和维护作业,但程序驱动的AI没有旧人类一般细腻的情感,无暇顾及自己走过的土地究竟有多么令人痛心......

 

你走到一条早已干涸涸的河床边,河底裸露着皲皲裂的泥土和工业垃圾。你蹲下身,用手指抹开一层尘土,下面是被酸雨腐蚀得斑驳的“保护环境”公益广告牌。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悲凉攫攫住了你整个人类文明,为了一个极致逼真的梦境,竟主动将自己的家园变成了坟墓

 

你的耳机里传来AI平板单调的汇报声“生态单元7区稳定性下降至32%。备用能源储备可持续71天3小时。未检测到可修复性生态逆转节点。”

 

你不禁抬头,望向那片混沌的天空,试图寻找太阳的轮廓。那个曾经被无数文明崇拜的生命之源,如今只是一个模糊的、令人不安的光斑。

 

你想起了历史档案里记载的,那个关于太阳风暴可能引发全球电力系统崩溃的古老警告。但在CR委员会看来,这种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CR系统拥有“绝对可靠”的电磁防护。但一种直觉般的忧虑仍像阴云般驱之不去。

 

回到地下控制中心,你调出了最新的太阳活动监测数据。图表上,几个异常的能量峰值引起了你的注意但这被系统自动标记为“背景噪声”。你试图提交一份加强实地监测的提案却很快被AI上级驳回“优先级过低。资源将优先分配给CR用户体验优化项目。”

 

第一章太阳审判

 

灾难的降临,并非一声轰响,而只是一次全球范围内CR系统的瞬间卡顿。

 

对于数十亿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类来说,那一刻的感觉难以形容。正骑着喷火龙翱翔在瑰丽天空的勇士,发现龙翼凝固成了像素;正在与逝去亲人温馨团聚的子女,看到亲人的笑容如沙堡般瓦解;正在创造星河的艺术家的画笔,逸散在了半空。紧接着,是前所未有的感官过载刺耳的静电噪音、扭曲的视觉乱码、以及仿佛灵魂被硬生生撕扯出肉体的剧痛然后,一片寂静的漆黑。

 

你是被刺耳的警报声和剧烈的震动惊醒的。控制中心的所有屏幕雪花一片,红色的“CR主连接中断”字样疯狂闪烁。备用电源艰难启动,灯光忽明忽灭。你跌跌撞撞地冲到主控台,看到的是令人窒息的数据全球CR网络,超过99.8%的节点离线。太阳监测模块最后传回的数据,是一幅令人胆寒的图像次史无前例的X28级耀斑爆发,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如同一记地球人射向自己的一记回旋标,穿透了地球磁场的脆弱防御,直击文明的核心。

 

你跌跌撞撞奔向最近的居民区营养舱矩阵。当厚重的防护门打开时,眼前的景象堪比地狱。由于AI生命维持系统随着电网崩溃而失效,大部分营养舱已停止工作。舱体内,是无数具因长期缺乏真实运动和自然光照而萎缩、脆弱的肉体。许多人直接在意识被强制弹回的瞬间,因无法承受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冲击而脑死亡。

 

幸存者们挣扎着推开舱盖,发出痛苦的呻吟和恐惧的哭喊。他们赤身裸体,骨瘦如柴,肌肉无法支撑身体站立,只能在地上爬行。他们的眼睛,习惯了虚拟世界的人造光明,此刻在应急灯昏暗的光线下惊恐地眯着,手指苍白地在营养液中扭曲着,似乎想要徒劳的抓住些什么,但只是徒劳。你甚至都开始怀疑,将幸存这个词用到他们身上,是否太过残忍?

 

但这仅仅是开始。太阳风暴的后续影响接踵而至。全球通讯彻底中断,地磁场的剧烈扰动引发了气候系统的连锁崩溃。超级风暴席卷沿海地区,将CR时代本就脆弱的基础设施残骸彻底抹去。两极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急剧上升,淹没了许多低洼的避难所。更致命的是,太阳风暴严重破坏了地球臭氧层,强烈的紫外线毫无遮拦地照射地表,使得户外活动在短时间内变得极其危险。

 

你艰难地聚集起一批幸存者,利用地下掩体和残存的物资建立了一个小型避难所。从废墟中搜寻食物、药品、可用的工具,成了每日的生存挑战。你们面对的不只是物资匮乏,还有“CR戒断反应”一一许多幸存者精神崩溃无法接受贫瘠丑陋的现实疯狂地试图修复营养舱甚至选择结束生命以回归那个虚幻的天堂。是以,“幸存”的人类不仅要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痍的物理世界更要面对一个更加荒芜的精神世界。

 

第二章文明火种

 

在绝望中挣扎了数年,希望像风中的残烛。

 

直到一天,搜寻小队带回了一个来自21世纪军事基地的密封钛合金箱。你打开它,里面是一本天体物理学家的手记。

 

你读着那些潦潦草的字迹心脏狂跳“......坐标 26°09'N 99°57'E——洱海之源......有丰富的能源和足以孕育人类二次文明的自然环境......是文明最后的‘方舟’......”这不是传说,是有理论支撑的计划!你召集残存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你们意识到需要巨额能量和精确定位。

 

你提出了大胆计划拆解全球残存的CR服务器核电池作为“钥匙”。而定位稳定,则依靠先前手记中的数据和残存设备进行模拟,过程充满失败。同时,外部掠夺集团虎视眈眈,一场围绕最后希望的攻防战在所难免。

 

你站在地图前,感到重压。这不仅是一次物理迁徙,更是对人类文明基因的拷问。经过痛苦抉择,“百万立方”计划成型精选1011名幸存者和优秀动植物胚胎库,前往“新地球·洱源”。选拔过程残酷而公正,许多人自愿留下,将机会让给更年轻的生命。在末世之中,人性光辉的盈盈之火还是让你得以窥见人类文明重启的曙光。

 

第三章刺破深渊

 

集结日终于到来。你站在青藏高原隐秘山谷的传送平台上,作为总指挥。脚下,“立方”周围连接着数以万计的核电池。你明白,这是人类最后的机会。

 

“能量充填开始!”嗡鸣声震耳欲聋,山谷亮如白昼。警报凄厉响起---掠夺者来了。枪炮声中,有人对你大喊“启动程序!不要管我们!”你看到防御点信号不断减少,目眦眦欲裂。

 

“虫洞生成!”平台中央,幽蓝的能量漩涡出现,巨大引力拉扯一切。“再见,旧地球。”强光吞没所有。在意识被拉入时空乱流的最后一刻,你仿佛看到了旧人类决绝的回眸......

 

穿越是无法形容的混沌痛苦。当重力再次将你拉回,挣扎着睁眼,你看到了此生难忘的景象蔚蓝清澈的天空,温暖的恒星,苍翠的雪山,以及那片浩瀚的洱海,充满野性的生机。

 

第四章洱源新生

 

适应过程漫长艰辛。你们建立检疫制度摸清微生物习性结合有限医疗资源和本地草药控制疾病。植物学家带领团队试验,不再强行让地球作物适应,而是研究本地植物,进行杂交。当第一个本地块茎植物成功扩种时整个营地的激动胜过任何在CR中经历的任意一场虚拟胜利。

 

你做出关键决定禁止任何CR式高沉浸虚拟技术。技术仅是工具用于知识库和基础通讯不能服务于任何超出自然承受限度的人类私欲。同时你们借鉴白族智慧将“敬畏自然珍视当下”作为新世界活动生活的准则同时还颁布了《新人类条例》规定人类与自然延续数万年的单方面供养关系要发生根本性转变——人类要在达到最低生存限度的前提下,竭尽全力的去哺育自然。

 

自此,人类文明开启一个新纪元——

 

一年后春天,一个孩子举着刻有鱼鹰图腾的陶片跑到你面前。考古学家确认,这与历史上洱海地区古文明印记惊人相似。这一发现让你们心潮澎湃似乎暗示着生命轨迹的奇妙共鸣更坚定了你们走出一条与旧文明截然不同道路的决心。

 

尾声生命回响


 

十年弹指而过。

 

你坐在洱海边,看夕阳将湖面染的金红。膝盖上摊着的日记边缘也被日子晕染的昏黄。你在最新一页写下

 

太阳的‘审判’并非毁灭而是一次残酷的矫正。它熄灭了虚妄的人造之光,让我们得以再次看见真实星辰。我们曾试图用技术创造无限,却差点失去了有限之中所蕴含的无限可能。真正的无限,在于生命与土地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共同演化的坚韧力量。”

 

突然,浪花卷着远处人群们的笑闹声拍湿了你的裤脚。你停了停笔,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不禁荡开一个微笑。“但我仍相信人类拥有无限可能。”写下这最后一句,你也站起,向远处走去,任由身影被风声,浪声和人群的欢闹声遮蔽。

 

晚风吹开那本并不厚重的日记,扉页上“徐象国”三个字清晰可见。

 

合上日记远处传来晚祷的钟声那是生命的回响。钟声悠扬回荡在苍山洱海之间,宣告着一个属于敬畏与希望的新文明,正在这片土地上缓缓展开它的篇章。

 

全文完

VITA研究员

2025年9月于紫金港

 

2025-09-24 07:44:12

4 条评论 (登录以进行评论)

水手辛巴德

好精彩的背景故事

YNWA

伟大,无需多言

VITA研究员

图片搭配手机端食用更佳哦👀🥰

VITA研究员

图片搭配手机端食用更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