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模块3--设计概览
概述模块3 设计概览
设计思路:
为了避免重蹈旧地球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从而脱离现实世界之覆辙,我们将以一套完整的系统架构支撑起一个新的小世界,从而实现“融于自然”的建设目标。
能源:
整体:主要采取风、光为主,生物质能、核能、潮汐能为辅的 “二主三补”结构,以确保系统在任何天气和季节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总供给量将比需求量高出近20%,以建立一个强大的储能缓冲,应对突发情况或间歇性发电。
- 智慧能源感知与调控系统:物联网+大数据+AI实现感知层-分析层-决策层-执行层的系统调控
- 柔性生态:激活沉睡资源、引入虚拟电厂机制
- 多能互补与多向协同
- 去中心化能源积分系统
农业:
其核心理念为自然驱动型代谢与自然拟态立体农业并行。
1.优先保障绝对的光热主权:农业区将主要利用自然光照与风、潮流等“自然”来源转化为的电能。
2.立体农业,仿照森林垂直结构
3.实现空间时间双轨道的韧性大循环
工业:
1.秉承"工业拟态自然"理念,将工业生产系统设计为类生态系统,通过仿生制造、生物催化和分子级控制,实现工业过程的"生态化"。
2.使用生物技术制造无污染且高强度的新型材料:如以菌丝体生产复合材料,以替代泡沫塑料、中密度纤维板等材料;使用藻类纤维获得高强度纤维等。
3.金属材料方面使用室温电化学沉积技术,电子元件生产上使用生物模板电路以及有机半导体印刷技术
4.建立的闭环回收系统采用生物沥滤技术回收贵金属,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回收复合材料,无需有机溶剂。
社群:
教育: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萌芽园-成长林-探索径”的教育体系保障每一位青少年可以切身感受自然、自由探索热爱的领域。
医疗:预防为主,社区为普通疾病的主要场所。建设分布式社区健康中心,解决绝大部分常见疾病;设置中央前沿医学研究所,是对罕见病的治疗与医学发展的主阵地
科技:
在采用旧地球原有高科技的同时,我们也不会停下科技发展的步伐。我们想通过科学技术的革新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防止资源枯竭,避免悲剧重现。吸取了前车之鉴,我们将控制核能使用的比例,大部分能源将由风,光,潮汐互补提供。因此,我们的科技发展将与自然紧密结合,力求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的影响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
世界总体形貌:
我们的世界在大体上分为能源区、工业区、农业区、生活区、科技区、中控室和军事区。
1.能源区
可分为产能区和储能区。城市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风能、太阳能,次要能源有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其中风机架设于江面上,太阳能光伏板设于所有建筑顶部,潮汐能水下发电阵列设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核电站作为中控室地基的一部分提供中控室的部分能源,并可用作应急能源,生物质能由农业区内的转换厂生产。储能区主要位于工业区附近的地下,与各建筑和风机、核电站以地下电缆相连,既可储能也可进行电力分配。
2.工业区
位于沿岸,与风机较近,由淡水工厂、轻工业区、重工业区和废水处理厂组成。工厂尽量降低噪音和提高能量与物质利用效率。
3.农业区
位于沿岸,分为种植区和畜牧区。种植区位于陆地上,可分为经济作物区与粮食作物区。畜牧区分为牧产区和水产区,提供肉蛋奶和淡、咸水鱼。内含转换厂、饲料厂和人工淡水养殖场。
4.生活区
由居住、饮食、教学、娱乐、人文、锻炼、医疗、供给功能区构成,包含居民楼、食堂、学校、公园、游戏室、图书馆、体育馆、医院、定制式供给区等,养老院为居住与医疗功能区共同建构。
5.科技区
依学科分建筑,主要承担科研任务,也可进行科技展示。
6.中控室
位于城市中央,主要承担管理、调度职能,也可作为外交活动区。
7.军事区
本世界主张和平,但设置必要防御力量。对外主要力量来源于武器威慑,同时保留适当预备役,只在特定时间作为训练基地,对内可作为安防力量。
(未完)
0 条评论 (登录以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