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创新
能源创新
- 1. 数字孪生和智能电网
我们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对风力发电机进行数字建模,通过OpenFAST、TurbSim和MLife等开源风力涡轮机仿真工具整合了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风模拟和控制系统,精确预测风力涡轮机性能和叶片使用寿命。同时实时监测海上风力涡轮机结构的疲劳状态,实现更精准的预测性维护。[1][2]
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电网智能巡检平台能够实现实时测量感知、数字模型构建和数据驱动的模拟决策。这有助于及时发现电网隐患和问题,克服了现有智能巡检技术在检测精度、数据样本不平衡和系统相对孤立等方面的不足。数字孪生在机械故障诊断和预测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能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故障智能诊断和预测。[3]
数字孪生通过数据驱动和模拟决策,能够对电网的运行、管理和控制做出先进的虚拟预测。这包括电压稳定性评估、动态稳定性分析以及可再生能源集成优化。在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中,数字孪生通过实时数据、模拟和机器学习,显著提升了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中,数字孪生提供了一个高级框架,用于建模、模拟和优化这些复杂的系统,以应对电力电子设备和多能源集成带来的挑战。[4][5]
- 2. 背接触式太阳能光伏板技术
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Back-Contact Solar Cell, BC-SC)是一种先进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将所有金属电极都放置在电池的背面,而不是传统的正面和背面都有电极的“三明治”结构[6]
由于消除了正面金属栅线的遮挡,更多的光子可以进入太阳能电池,显著减少了光学损失。这直接导致了更高的短路电流(Jsc)和整体光电转换效率(PCE)。[7]
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的正面呈现出统一的外观,没有可见的金属栅线,使其具有更好的美学吸引力。这对于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和车辆等对外观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非常有优势。此外,这种设计简化了电池的互连方式,避免了正面布线,为组件封装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度。[8]
背接触式电池在高温和低光照等条件下仍能保持高效运行,具有良好的操作通用性。例如,研究表明IBC-SHJ(异质结)和IBC-POLO(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在不同温度和少子寿命变化下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9]
- 3. 超临界水制氢技术
当水的温度和压力超过其临界点(374°C和22.1 MPa)时,水进入超临界状态。在此状态下,超临界水(SCW)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其密度、粘度和介电常数均不同于常态水。超临界水表现出独特的溶剂性能,可以完全溶解有机物和气体,而无机盐的溶解度则显著降低。同时,超临界水具有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有机物转化的理想介质,能有效促进有机物向富氢气体转化。在超临界水环境中,水的离子积常数远高于常温常压水,使得其中的自由基反应和水解反应更容易发生,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和氢气的生成。[10]
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可以直接处理湿生物质,避免了传统气化过程中高能耗的干燥步骤。这使得该技术在处理高含水量的有机废弃物(如废水污泥、海藻和生物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究表明,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可以将各种原料(包括液态原料如甲醇、乙醇、甘油、石油基碳氢化合物以及模型生物质化合物如葡萄糖和木质素)有效地转化为氢气[11]
- 4. AEM电解水制氢技术
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传统PEM电解依赖铂族金属(如IrO₂、Pt),成本高昂。而AEM电解可使用低成本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镍(Ni)、钴(Co)、铁(Fe)的氧化物或合金。例如,NiFeOx和NiFeCoOx等混合金属催化剂在碱性环境中表现优异,大幅降低系统造价。[12]
组件成本优化:AEM电解槽采用非全氟化膜和廉价电极支撑材料,减少了制造与维护费用。根据经济分析,这种低材料成本结构使AEM更适合大规模商业化氢能项目。[13]
动态响应快速: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使AEM能快速适应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输入(如风电或光伏波动),系统能在毫秒级响应负载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14][15]
水源灵活性:但AEM系统可使用非纯水资源(如海水或废水),减少淡水依赖。[16][17]
- 5. 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TS-CAES技术基于热力学循环原理,通过多级压缩机与膨胀机的配合实现能量的高效存储与释放。系统主要由压缩机、级间冷却器、高温蓄热器、储气装置、膨胀机和低温蓄热器等核心部件构成,形成完整的能量循环链。
在储能阶段,系统利用电网低谷时段的廉价电能驱动多级压缩机,将环境空气压缩至高压状态。空气在压缩过程中温度显著升高,通常可达400℃以上。与传统压缩空气储能不同,TS-CAES系统在压缩机各级之间设置了级间冷却器,将压缩热通过冷介质(水、导热油或熔融盐)捕获并存储于高温蓄热器中。压缩后的高压空气被存储在地下盐穴、废弃矿井或地上储气罐中,完成电能向压力势能的转化。[18]
在释能阶段,高压空气从储气装置释放,经过调节阀后进入膨胀机。此时,存储在高温蓄热器中的压缩热被释放,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膨胀机入口的空气,使其温度回升至接近压缩前的水平。热能与压力势能的协同释放,使膨胀机获得更高的做功能力,从而产生更多电能,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加热后的空气温度降低,存储于低温蓄热器中,形成完整的热力循环。
TS-CAES系统效率显著高于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传统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仅为42%-54%。而TS-CAES系统通过回收压缩热并直接用于膨胀过程,效率提升至60%-70% 。例如,贵州毕节10 MW示范系统效率达60.2%,河北张家口100 MW示范项目设计效率达70.4% ,湖北应城300 MW项目效率达到70%。随着技术进步,TS-CAES系统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72.1%,接近抽水蓄能(75%-80%)的水平。[19][20]
绝热型 TS-CAES 实现零碳运行(zero-carbon-emission),因全程无需化石燃料,仅依赖电能输入。这显著减少 CO₂ 和其他排放物,助力电网脱碳。此外,TS-CAES 能快速响应可再生能源波动,如风能或光伏输出不稳定时,其储热系统提供稳定缓冲,提升再生能源利用率并减少弃光/弃风。[21]
TS-CAES系统在选址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依赖地下盐穴、岩石洞穴等大型天然储气库,选址限制严格。而TS-CAES系统可采用多种储气方式,包括地下盐穴、人工硐室、压力容器和管线钢阵列等,大幅降低了地理条件限制。例如,山东泰安350 MW项目利用废弃盐穴作为储气库 ,而其他地区则可采用人工储气装置,使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Thomas M, Boettcher N, Huish C, 等.利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工具评估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耐久性寿命[J].风工程, 2024, 49(5): 1145–1156.
[2]Pacheco-Blazquez R, Garcia-Espinosa J, Di Capua D, 等.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剩余使用寿命评估的数字孪生[J].海洋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4, 12(4): 573.
[3]段 C. 和谭 C. (2025)。数字孪生技术在机械故障诊断与预测中的应用。商业、经济与管理前沿,19(2), 62–65。 https://doi.org/10.54097/pk24wr80
[4]数字孪生电力系统稳定性实时混合仿真平台[J].热工学案例研究, 2023, 49: 103237.
[5]赵浩,王P,帕伦斯基,等.客座社论:数字孪生在可再生能源主导电力系统中的方法论与应用[J].国际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 2025, 171: 111006.
[6]Mat Desa MK、Sapeai S、Azhari AW 等。硅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构型:实现高效率的途径[J].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评论, 2016, 60: 1516–1532.
[7]Mat Desa MK、Sapeai S、Azhari AW 等。硅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构型:实现高效率的途径[J].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评论, 2016, 60: 1516–1532.
[8]Mat Desa MK、Sapeai S、Azhari AW 等。硅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构型:实现高效率的途径[J].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评论, 2016, 60: 1516–1532.
[9]Acharyya S、Ghosh DK、Banerjee D 等。分析先进IBC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温度下以及少数载流子寿命变化下的工作通用性[J].计算电子学报, 2024, 23(6): 1170–1194.
[10]Yong-chun Z, Jun Z, Na Z. 超临界水中生物质气化制氢的反应途径 [Z](2007-01-01).
[11]郭L, 陆Y, 张X, 等.超临界水中生物质气化制氢的系统实验分析研究[J].今日催化, 2007, 129(3–4): 275–286.
[12]艾哈迈德 KW、张 MJ、哈比布普尔 S、等。NiFeOx和NiFeCoOx催化剂用于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J].电化学, 2022, 3(4): 843–861.
[13]Carmo M、Ramos L、Glenn J 等人。创新经济学:分析AEM水电解的可行性[J].ECS会议摘要, 2025, MA2025-01(38): 1849–1849.
[14]Chand K, Paladino O.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制氢膜及电催化剂的最新进展进展[J].阿拉伯化学, 2023, 16(2): 104451.
[15]Ul Hassan N, Shakouri A, Adabi Firouzjaie H, et al. 不含PGM电催化剂的高性能AEM水电解[J].ECS会议摘要, 2022, MA2022-02(43): 1620–1620.
[16]Qayoom A、Ahmad MS、Fayaz H 等人。水电解阴离子交换膜技术研究进展与挑战综述[J].能源科学与工程, 2024, 12(11): 5328–5352.
[17]平井 Y、石桥 K、奥 K、等。基于金属氮杂百菌菁分子层的无稀有金属析氢反应电催化剂用于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J].探索化学工程, 2024, 4(1).
[18]杨 H, 崔 J, 刘 L, 等.基于Aspen Hysys的中温蓄热压缩空气储能(TS-CAES)系统动态仿真[J].储能学报, 2025, 123: 116757.
[19]杨 H, 崔 J, 刘 L, 等.基于Aspen Hysys的中温蓄热压缩空气储能(TS-CAES)系统动态仿真[J].储能学报, 2025, 123: 116757.
[20]杨 H, 崔 J, 刘 L, 等.基于Aspen Hysys的中温蓄热压缩空气储能(TS-CAES)系统动态仿真[J].储能学报, 2025, 123: 116757.
[21]李,R.,陈,L.,袁,T.,和李,C.(2016)。零碳排放微能互联网与非补充燃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集成的优化调度。现代电力系统与清洁能源杂志,4(4), 566–580。https://doi.org/10.1007/s40565-016-0241-4
0 条评论 (登录以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