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污防灾
交通路线如右图
废弃物处理
污水:
城市的污水量从两个方面做综合考虑,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户,前者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后者考虑农业污水中的农田径流和饲养场污水,考虑到部分用水会进入产品或被消耗,生活污水量和用地污水量折算系数取 0.85 ,生活用水量总排放量为 7300×0.85=6205m^3 。工业污水量取供水量的 0.9 作为排放量: 412.5×0.9=371.25m^3。
生活和农牧业污水处理---可以直接进行沼气生产。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在经过发酵产生沼气和脱水后,剩余物质就是沼渣。沼渣中的有机质和腐殖酸对改良土壤起着重要作用,全氮、全磷和全钾等元素可以满足作物生产的需要,未腐熟的原料,可在施入农田中继续发酵,释放养分。作为肥料沼渣可与化肥按一定比例配比使用,也可以替代化肥单独使用。同时,沼液浸种和叶面喷施还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植物 生长并且能防止病虫害。
工业污水处理---SCWO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SCWO 是以超临界水为介质,均相氧化分解有机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 CO2 、 H2O等无机小分子,而硫、磷和氮原子分别转化成硫酸盐、磷酸盐、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离子或氮气。 SCWO 反应速率快、停留时间短;氧化效率高,大部分有机物处理率可达 99% 以上;反应器结构简单,设备体积小;处理范围广,不仅可以用于各种有毒物质、废水、废物的处理,还可以用于分解有机化合物; 不需外界供热,处理成本低;选择性好,通过调节温度与压力,可以改变水的密度、粘度、扩散系数等物化特性,从而改变其对有机物的溶解性能,达到选择性地控制反应产物的目的。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为了方便处理,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由于生活中用品尽量采用有机物品,所产生的垃圾大部分属于有机垃圾,产生的垃圾易于降解,可以用来生产沼气。根据人大报告的数据,人均日生活垃圾 1.12kg ,则年总垃圾产量为 40880kg。
有机垃圾处理---菌种消化法
开发小型有机垃圾生物减量化处理机,把垃圾消灭在源头。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菌种是从自然界中分离出芽孢杆菌及其它菌,经过反复筛选,获得对有机垃圾有较强分解力的多种菌株;再利用理化因子诱变、细胞融合等微生物遗传技术,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诱变育种,最后得到适应性更强、分解速度更快 的新菌株,然后通过复合而成 该菌种具有分解范围广、分解能力强、分解速度快、适温范围广、可耐高浓度盐类 (NaC1≥5%、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根据分解对象组成成分的不同进行调配,可分别产生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壳素酶、纤维酶、氧化酶、水解酶等,从而使有机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微生物利用的低分子物质,微生物摄取这些低分子物质后,可将其大部分转变成 CO2 、 H2O 、少量 NH和能量(热量)),以气体和水蒸汽的形式排出,从而使有机垃圾达到减量的目的。从垃圾和菌种的投放到垃圾被分解,以及废气和残余物的利用,均为全自动控制,全封闭处理,整个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种垃圾减量化处理设备减量化率可以达到 95 %,而剩下 5 %的残余物是一种优良无土基质,可用于绿化。以1 个 2 幢高层、 6 幢多层的千人居民小区为例,只需要 1 台该处理(110L ),有机垃圾可以不出小区。所以采用这种垃圾处理方法可以大量节省空间和能量。
无机固体废弃物又可分为三大类,可回收垃圾、可燃垃圾、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处理---人工分拣回收处理;
可燃性垃圾---采用神雾集团第三代垃圾绝氧热解技术;
其他垃圾---粉碎处理,然后与固体废弃物灰渣一起压砖等处理。
应急避难
防灾储备:
地下蓄水池---考虑到旱灾、洪灾对整个空间的影响,我们为空间设计了能够进水出水的地下循环水池。不考虑地震荷载,只考虑蓄水池自重、水压力和土压力。对开敞式蓄水池,荷载组合为池内满水,池外无土;对封闭式水池,荷载组合为池内无水,池外有土。计算时,浆砌石砌体及混凝土的容重取为2.4t/m。地下式水池,池壁外面回填土要求夯实,计算土压力时填土容重取为1.8t/m,内摩擦角取为30°。地下蓄水池内设置爬梯,池底设排污管,封闭式水池设清淤梱修孔,开敞式水池设护栏,护栏有足够强度,高度丌低亍1.1m。
防震设计
我们的房屋学习了日本房屋的抗震设计,使用了不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相同的钢管。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同时,我们的房屋建筑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在强风刮过来时,房屋的摇动会大大降低。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硬橡胶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不地面接触。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颠簸,使建筑物本身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夬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一半。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也得以降低。
防泥石流
我们在山地上大面积绿化,大大减少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在中心建筑区域的地下区域建地下室,一旦发生泥石流等滑坡灾害,人可以最快速度地逃到最安全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