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核心理念阐述(pioneer 7)
1.设计背景
15至17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的船只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了巴哈马群岛,成为了所谓美洲的发现者;随后,达伽马在1498年终于到达了印度;再之后,麦哲伦的船队于1522年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人们一次次地向大洋深处进发,却并非是处于对海洋本身的留恋——他们惦念的是藏在大洋之后的陆地,以及依附在陆地上无尽的利益。16世纪,“黑三角贸易”的兴起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却向另一个世界转嫁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殖民者们的心,始终没有离开陆地。
韩松的《红色海洋》里,描绘了一群因为核战争陆地生态系统毁灭而被迫改造自身基因转入海洋生存的人类。然而,为了生存,人类将原本蓝色的海洋改造成了诡异的红色。海洋被改造成了红色,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本属于海洋的精神。在红色的海洋里,人类的厮杀依旧在继续。人类形成不同的部族,相互之间展开厮杀。海洋的人类,也在这种无止境的厮杀与斗争中,走向消亡。韩松笔下的人类,也是陆地性的。他们不能适应那片深蓝下的宁静,以至于不得已栖息于其中时,也要将自己浸泡在腥红中才能安心。他们依旧和之前的殖民者一样,企图在海洋中寻找陆地,而非真正融入其中。
有人为陆地奔向海洋,也有人为了海洋而远离陆地。《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便真正地拥有着一颗海洋的心,拥有着属于海洋的精神。他在游轮上诞生,在海洋中成长。暴风雨中,游轮在海上颠簸,他却能安然坐在滑行的椅子上,弹着自己面前的钢琴。他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有着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1900为了心中的海洋,选择了远离陆地。
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这里的大地,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大地,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因此,大地的具象,也可以是海洋。1900正是这样一位诗意地栖居在大海之上的钢琴师。他退去了人类的陆地性,向着海洋的深处,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诗意。
我们的世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延展。
2.核心理念
当然,艺术是高于生活的。我们的世界,并非要像《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那样,追寻极致的浪漫主义色彩。我们也知道,现阶段的人类,也并不能完全褪去陆地性。事实上,失去了陆地性的人类,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就像1900,他更像是人类灵魂的一面,而非全部。再者,一片从未有人类足迹的陆地上,本生也是具有海洋性的。因此,我们选择将世界建造在船上,并非是要完全抛弃陆地。相反,我们也会积极和其他世界进行交流。这也正是我们核心理念的第一部分——交流。
梭罗曾经说过:“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而我们认为,这个世界的启示同样在大海中。生命起源于海洋。在无限猴子的手中的打字机下,简单的无机物,在亿万年为尺度的时间中,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反应,结合成了生物大分子,乃至完整的生命体。可以说,海洋的深处孕育出了最原始的诗意。一片从未有人类探索的海洋,本身就充满了诗意性。正如前面所提到的,1900的身上,有人类一半的灵魂。这一半的灵魂,名字就叫做诗意。栖身在船上,自然要将这种诗意性,进行放大。因此,我们也会向海洋,探索其深处的诗意与神秘。这也是我们核心理念的第二部分——探索。
3.起航地选址
我们的船选择在杭州湾起航。这里有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而我们船的能源主体,正是核能。因此,我们选则在这里起航,有着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