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概述模块——背景故事

海城日报 新元3041年3月23日

本报讯

    3月22日,由科技总院、星际资源管理中心和海城大学共同研发的“息壤2号”小型载人飞船完成了为期93天的在轨运行任务,在海城北郊观海宇航中心着陆,所载3名志愿者成功返回地球。这是自星际殖民“百万立方计划”重启以来人类首次成功实现由非专业人员操作的载人航天任务。

    据了解,“息壤2号”在轨运行期间,经志愿者操作完成了自检、姿态调整、变轨等一系列动作。“‘息壤2号’的操作终端非常简单易学,和智能手机的操作类似,指令只需要点击屏幕就能完成。”一名志愿者表示,“在太空中生活的经历非常新奇,与地面上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不方便的地方。唯一的问题是失重,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适应。”

   “‘息壤2号’是星际殖民地的雏形,它的成功是‘百万立方计划’重启的第一步。”计划总工程师徐国表示,“息壤是传说中大禹父亲鲧治水时所用的土壤。‘息’是生长的意思,‘息壤’就是能够自己生长发展的土壤,我们取此意来命名星际殖民地。”

据介绍,“百万立方计划”是新元前人类最初的星际殖民计划形式之一。史料记载,“百万立方”的模式最初是从某高校的一门关于资源分配的课程开始的,由于门槛较低,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被星际殖民计划组织者采用,作为集思广益的一种方法。全球环境突变发生时,“百万立方”已经作为星际殖民计划正式开始,但环境恶化速度之快迫使人们在未经严格论证的情况下强行建造出殖民地并送往外星,最终这些殖民地在100年内全部沉默。

徐国表示:“新元前‘百万立方项目’的失败,是3000年前环境巨变的结果。海洋酸败,海洋藻类大量死亡,导致了氧气含量大幅降低,有毒气体产生,引发生物大灭绝事件,迫使幸存的人类进入地下空间生存。如今在现有技术的支持下,地表环境得到初步改造,第二批地表城市也已经在建设中,生存对于人类已经不是问题,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时间重启‘百万立方计划’。‘息壤2号’成功,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要派遣小型载人飞船前往新元前‘百万立方计划’的殖民星球,收集相关数据来完善我们现有的殖民地模型。我们有充分自信在本世纪内完成这个目标。”

 

(本报记者 沈不严)










2023-11-19 20:24:43
藻八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