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模块-生活
3.1万物互联
3.1.1智能穿戴
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等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我们的身体状况,如心率、血压、睡眠等,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健康管理的普及和发展。
3.1.2移动支付
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无需携带现金和银行卡。商家也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2教育应用
3.2.1数字孪生教育应用的技术支撑
3.2.2优势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教育应用,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共同驱动下,既注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本体功能,又充分发挥两者的耦合优势,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智能多元、精准高效、优质个性且人性化的学习设计与支持服务。进一步来讲,还能提供更为智慧化、智能化的生态环境与技术支撑,驱动教育实践与变革。
目前,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以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为依托,通过数字孪生来构建教学新场景,如,构建多学科融合的数字孪生教学实验室[30]、联合企业构筑数字孪生融创空间[31]、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搭建技能实训基地等。
3.3智能医疗
3.3.1远程手术机器人
在手术术式、患者治疗、医生操作与资源利用等方面,远程手术机器人相比传统医疗方式有巨大优势。患者进入智能诊疗室,医生可以远程观察情况,AI辅助判断病症,操控器械手术等。
组成:
显示装置、手术状态采集装置、数据传送装置、数据存储装置、监护装置、VR终端装置、手术室装置、服务器与网络资源提供的云端平台。
实现方法:
在进行远程操作前,将患者的电子病历通过当地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传送至远程医院,由专家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手术期间,远端手术室的患者做好了手术的准备,当地手术室的医生佩戴VR设备,通过全景摄像头进行远距离的全方位监控,采集到超过12K的高清影像,然后通过远程医疗中心的数据传输,通过远程医疗中心的监控系统,将患者的数据实时传输。当地的医院,通过接收系统收集到的医学数据和影像,然后传输到VR设备上,VR设备就会建立一个虚拟的环境和一个虚拟的病人,让医生有一种以第一人称的感觉,通过特殊的仪器或者虚拟仪器,对虚拟患者进行操作,或者远程操作。VR设备捕捉到了医生的手术,并将其发送给了远程手术室,而机器人则会利用同样的仪器,对患者进行同样的手术。在完成手术后,患者的各种数据都会被实时地反馈给医生,这就是反复的传递数据,实时更新虚拟患者的模型,然后由医生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3.2 数字孪生模拟辅助用药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患者用药剂量和时间做出精准模拟,协助医生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合理规划用药量,保障药品资源不浪费。
3.3.3医疗产品制造
医生已经开始使用 3D打印器官与人体部位模型开展手术设计与预演。数字孪生为对象或过程建立起虚拟表示,用以体现太大、太小或太过复杂而无法建立物理模型的场景。随着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数字孪生也在制药领域开始大展拳脚,不仅能够模拟潜在的治疗方法,更有望体现药物与疾病间的相互作用。
3.4智能消费
3.4.1 数字衣帽间
选购衣服时,城市居民可以将个人的形体隐私参数通过“3D 扫描”后以加密形式录入到“数字衣帽间”,然后对商店传过来的数字孪生服装进行虚拟试穿,实现尺码合身匹配、穿衣效果展示等实用功能。
3.4.2精准产品定位
将消费品精确分级,算法智能推荐给有需求及有购买可能的消费者。
3.4.3智能配送
高效调取产品位置,智能分拣,将产品配送至指定位置。
3.5数字防火
构建建筑消防数字模型
BIM 技术可以对建筑中各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包括建筑物的材料、构件的发热量、产烟量等,并与建筑的建设、监理等的单位共同打造消防共享平台。并以建筑模型为基础向火灾模型进行转化,展现出建筑各部位的材料使用情况以及防火属性等。
构建完善的防火监督系统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消防,促进消防业务与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融合,形成安全、稳定的建筑消防管理体系。
促进消防监督系统的创新
主要用于消防器材和建筑等状态方面的智能定位和检测。
构建建筑智慧消防预警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消防信息平台,并与智能手机和电脑终端结合,对建筑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等进行动态、实时监控
构建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平台
通过消防安全责任平台进行优化,将管辖区内的消防资源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整合,提升防火监督质量。消防安全责任平台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登录,区域内的商户、小区、消防单位等在平台上登记注册,有利于对区域内的住宅、商户、办公区域、楼层高度以及人员结构情况进行统计。
0 条评论 (登录以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