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模块——创新设计
新环境居住地生物技术改造方案:
一、项目背景:
在新到达的可能条件十分恶劣的未知环境中,为了确保新环境居住地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对该环境进行改造,以建立适宜的居住地。本方案旨在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必要的生存资源,并保护人类免受潜在危害。
二、具体实施步骤:
0、环境模型建立:在进行探索新环境之前,首先建立若干标准化环境模型,即首先建立几组特点突出环境下的改造方案(见附录)。以这些改造方案和人类与环境相关的文献资料建立数据库。
1、环境评估:对新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气候、土壤、水源、植被、微生物群落等等。
2、生物资源调查:识别并记录环境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别关注可能对人类居住有益或有害的生物。
3、改造方案分析:将步骤1、2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给予AI分析,生成指导性方案。
4、改造方案决策:领导组织将个人判断和AI指导性方案进行结合,得出最终的改造方案。
5、改造方案落地:在改造方案的指导下,利用生物技术或改造当地生物、环境或直接合成相关生物体(包括生产类生物体和结构型生物体)
三、风险控制:
1、改造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改造方案进行。
2、当使用生长型生物体时(例如自动生长的植物、有繁殖能力的动物),应严格界定生物体扩展的范围,防止生物失控。
3、在生物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反馈至数据库,以便改进数据库的精度以减少再犯率。
4、对环境的改造应该尽量迎合原环境的特色(即不应以完全抛弃当地所有特色的方式改造环境),以求尽量减少工作量以及减小失控的风险。
附录:(部分)标准环境的改造方案摘要
一、雨林:
雨林环境改造地的一个突出特色是会直接使用生物技术改造大型树木,使得生物能自动长成一个可以容纳近50人居住的树屋。树屋与树屋之间将通过加强的藤曼进行连接,藤曼上设立轨道,以满足树屋之间的交通需要。
二、深海:
深海环境中将改造贝壳,通过特定生物手段引导贝壳生成能供人类居住的房屋。与陆地不同,深海对光能的利用不够充足。为此,深海环境将采用经过生物技术加强的化能合成菌来进行功能。这些合成菌还将被改造,使得其能够生成足够大小的氧气泡。居住地与海面之间的运输将通过这些足够坚固的氧气气泡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