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概述模块1——背景故事

Eutopia:星茧之梦

一、无声的十字路口

22世纪中叶,人类的黄金时代正滑向一个无声的十字路口。彼时,地球并未陷于战火或生态崩溃,技术的高度发达甚至满足了大部分物质需求。然而,一种更隐蔽的“倦怠”开始在文明肌理中蔓延——精神的熵增。

信息的汪洋淹没了深度思考,文化的快速消费导致记忆的短暂,个体的独特性在算法的推荐中逐渐模糊。人类文明像一片繁茂却失去年轮的森林,生机勃勃,却难以追溯其核心的脉络与韧性。

转折点并非来自预言家的警告,而是来自深空的沉默。一项旨在搜寻地外文明的“聆听计划,在数十年一无所获后,其首席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假说:大寂静”并非源于生命的稀有,而可能源于文明在其技术青春期普遍遭遇的“内向塌陷”一种因复杂性过载而导致的活力丧失。

这个假说,如同一声警钟。人类意识到,未来的威胁可能并非来自外部毁灭,而是源于内部精神的缓慢耗散。

二、异常的太阳

2132年518日,三名科学家在一次会晤中谈及最新的观测数据。

Taker Julie:最近太阳的活动有些……不对劲。一百年前的观测数据中,太阳风质子密度最多也不超过每立方厘米25个。可是最新发射的太阳观测卫星,却遭到了极高密度的太阳风袭击!根据卫星损毁前传回的数据,这股“飓风”的密度至少达到了预期的数千万倍,速度也至少是预期的数百倍!幸好,看起来这股太阳风影响范围相当集中,而且没有正面冲击地球。但如果下一次对准地球,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我建议立即上报联合国,这是关乎人类存亡的大事!

Bywan Lifon:等一下,会不会是卫星传感数据出错?地球上的观测站没发现任何异常。

Eutocube:不太像。此前卫星的各项数据都很正常。如果太阳风能集中到这种程度……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Bywan Lifon:再发射几颗卫星看看吧。

Eutocube:不过我还是建议尽快上报。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帮人效率一向很低。

这一段对话,只是危机的前奏

三、联合国的迟缓

2140年1021日。

Bywan Lifon:联合国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Eutocube:听说还在吵。那些未受灾国家的首脑忙着给自己国家要好处呢,就没几个真心愿意合作的。
Taker Julie:不是,上一个太阳峰年的灾难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我们的探测数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Eutocube:只要影响不足以波及整个地球,他们就总会抱有侥幸心理。哎……照这样下去,恐怕地球总有一天会变成人间炼狱。
Bywan Lifon:整个太阳系都难以生存……下一个太阳峰年很快就要来了,虽然我们理论上可以实现短距星际航行,但就凭那些所剩无几的资源和几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又还能做什么呢?
Eutocube:振作点。我今天叫你们过来,是要给你们看一个东西。

人类的分歧与短视,在这段对话中暴露无遗。科学界的忧虑,与政治博弈之间的断裂,正在撕裂这个文明最后的韧性。

四、奥陌陌的秘密

代号“文物”的研究资料被悄然传出。

奥陌陌,那个神秘的“土星环制造者”重返太阳系时,立刻激起了无数科学家的兴趣。这几乎完全否定了它只是一颗普通彗星的猜想——人们清楚地观测到它离开太阳系,又清楚地观测到一个完全相同的天体返回。

民间组织甚至做好了登上奥陌陌的准备。事实证明,它是一艘来自其它文明的探测器。它不知为了寻找何物返回,却“幸运地”被太阳飓风击中。残骸表明,它的外层设备带有高温烧灼与质子流冲击痕迹,唯独一个被严密防护的核心保存完好。

经过秘密研究,核心被证实拥有一种能力:可以将一百万立方米的空间瞬间折跃到另一处,无关距离。

这个发现令人不寒而栗。它原本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地球。所幸,太阳风无意间摧毁了它,给人类带来两个礼物——一个是折跃核心,另一个是折跃核心上的特殊材料

五、隐秘的计划

2145年312日。

Taker Julie:这样瞒着他们,真的好吗?
Eutocube:(沉默许久)这可能是实现这个计划的唯一方法了。地球上资源即将开采殆尽,看起来像这样的项目遍地都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保证我们投入的最后一点资源不被掠夺。

于是,Eutopia 计划悄然浮现。

它的声明开宗明义:
鉴于地球文明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

1.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浪费与隔绝让人与环境成为敌对的二元关系。

2.缺乏足够的团结与关键技术来应对太阳活动剧变,地球很快将不再宜居。

3.资源分配方式不公,优绩主义盛行,导致大量资源与精力耗散于无意义的内卷。

4.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过程受制于政治与版权壁垒,阻碍整体进步。

5.节约与循环意识薄弱,能源增长不足以抵消生活方式的消耗。

于是,他们以科研实验的名号招募了大量志愿者,从中挑选了1651与他们一同前往新世界,人口结构问题也都经过了仔细地考量,在男女比例1:1的前提下,算上他们自己,248人为儿童,1284人为成年人,132人为老人,

在声明中,未来的蓝图被清晰勾勒:
一个不断迭代革新的世界;
一个在初期由设计者AI引领、后期逐渐交还人类治理的社会;
一个按需分配、以自然整体为收益者的文明;
一个同时建构行星防御内在共生的系统;
一个科技优先、实验与应用不再隔绝的试验场。

这便是Eutopia

六、星茧之梦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文明走到了存亡的悬崖。戴森球的构想虽伟大,却引发了未知高等文明的注视与打击。太阳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飓风,光与粒子携带着毁灭的力量,扑向脆弱的地球。就在此刻,人类依托对奥陌陌残骸的研究,重启了“百万立方计划”。

计划的秘密在于,真正跨越星际的并不是巨大的殖民舰队,而是一枚小型探测器。它轻盈如羽,却以太阳飓风为顺风之力,展开光帆,借助恒星的狂暴风暴,驶向深空。探测器的外壳由一种神秘物质包裹,这正是奥陌陌核心得以无惧太阳风暴的原因。人类巧妙地复制了这一材料,使探测器能在最恶劣的空间风暴中生还。

与此同时,“百万立方”与其中的人口并未随探测器一同远航,而是通过地球上的量子传送技术,直接跨越星际,抵达预定的新地球

探测器只是先驱,是象征,是钥匙。它将抵达目标星球,释放信标,建立与传送系统的呼应。而当人类从地球上传送而至时,他们所踏上的新生之地,被命名为 Eutopia

这片新世界的自然条件,奇异地与地球上的山东烟台极为相似:四季分明而温和,空气中常年带有海洋湿润的气息;地势平坦开阔,山与海彼此呼应;水资源丰富,沿岸渔业与内陆农业皆具备生存的基础甚至经纬度也与地球出奇地一致,36°N,121°E。正因如此,Eutopia 的第一处生存基地被安置在类似烟台的海岸边,犹如命运刻意安排的重现。

 

当尘世的喧嚣达到鼎盛,当文明的灯火在信息的海洋中渐显迷离,一个念头如辰星般升起:真正的乐土,或许不在远方,而在于一次清醒的重塑。

Eutopia,便诞生于这清醒的愿景之中。它并非逃离,而是一次朝向内心的远航。

这是一个被安放于星海之间的,一个精粹的生态方舟。它的“美好”,在于其有限尺度内的无限可能——一个剥离冗余、回归本质的实验,旨在孕育一种更专注、更和谐的生存状态。

Eutopia将脱离浮躁的地球社会,成为人类精神的微缩图谱,一个自我循环的小宇宙。它承载的,不是对旧日的复刻,而是对明日希望的播种。

Eutopia,是投向深邃未来的一粒种子,是一个关于“美好之地”的印象,是一个等待被书写的承诺。

七、探测器的见证

“创世纪1号”探测器日志:

 

2140.09.21 14:32:45  检测到太阳风暴。开启太阳帆。

2140.09.21 14:32:56  太阳帆开启成功。计算轨道……符合预期。启动加速序列。

2140.09.21 14:33:18  各项数据检测正常。系统休眠。

2146.03.15 07:10:03  系统重启……

2146.03.15 07:10:21  检查各模块状态。主能源仓……离线。启动备用能源。扫描定位设备……正常。核心……正常。开始定位扫描。

2146.03.15 07:11:09  扫描完毕。已抵达预定地点。发起折跃请求。这是冰冷的机器留下的冷静记录,却也是人类文明的另一份日记。它没有情感,却见证了人类的恐惧、挣扎与希望。

八、光明的信念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在黑暗逼近之际,这句话被镌刻进Eutopia的誓言。

这个星茧,将带着人类最后的光,去迎接未来的长夜。

 

2025-09-24 18:17:28
Eutopia

0 条评论 (登录以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