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模块5 — 教育
教育目标与方针:
一、带领学生们走进自然,向他们讲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向他们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比如循环农业中的桑基鱼塘,培养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鼓励他们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开拓自然,与自然建立联系,和自然构建与旧世界的掠夺截然不同的关系,让他们在未受旧世界刻板印象影响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友好的对待自然的方式;
三、对学生独立意识进行特别培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不全是为了世界揠苗助长式的发展而更是为了世界循序渐进的未来考虑来培养人才、打下基础,老师提供一定的建议,鼓励学生、居民的独立创作。
老师资质:素质高,每周用12小时用于职业发展,提高自己职业水平。了解学生,有能力,有时间对学生的发展制定课程,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提出专业的建议。
学前教育(3~7岁):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学校有教室和活动空间,培养孩子的兴趣;家庭有父母的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同时学校会为家长提供相关电子书籍。
通识教育(7~16岁)
核心:平等,自由。
模式: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15人,教育资源平均分配,用更多的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没有优生差生之分,学生会受到老师和学校额外的帮助。平时没有家庭作业,考试半年一次,在16岁时有一场重要考试,考试不排名,不公布成绩,考试不作为衡量学生未来发展的依据。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
学习内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道德,音乐,艺术,体育,劳动。每周一次或两次的机会去到大自然,由专业的老师向学生介绍大自然的各种生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创作作品。每周两节课,老师进行创新教育,给定一个课题,需要学生给出方案或成果。
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热情,独立思维,保护自然的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鼓励学生去思考社会现状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等教育(16~20岁)
核心:平等,自由。
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小班模式,每个班级不超过10人,资源平均分配。老师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发展和职业规划做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半年进行一场考试,通过考试老师调整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学习内容:人文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业生命环境学,医药学。其中必修课是生态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运行方式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并需要学生设计实验去更深入的研究维持与保护生态平衡。给学生提供各种平台,供他们去做实验做研究。
教学理念:让学生对学科整体有了解,再让学生去学习细节的东西,增强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让维持生态平衡伴随学生的学习以及之后的工作。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了解与发掘自身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实现自己的想法。
选拔:根据学生志愿,老师评价等将学生分为科研学习和非科研学习。
科研教育(20岁以后)
教学方式:会进行计算机,信息学的相关学习。由导师带领,导师传授专业知识,学生通过书籍等更加细节地了解该方面的专业知识。导师带领学生共同做科研,尊重学生的建议与想法,并给出恰当的建议。导师评价学生是否可以独立承担科研工作,如果学生可以独立承担科研工作,将会参加科研工作。
教学目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付出行动去将想法付诸实践。
非科研教育(20岁以后)
教学方式: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学习,老师带领学生体验职业,培养学生的经验。学生可工作时进入社会工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对生活有热情,对工作负责任,具有创新思维。
大众教育(面向所有人):通过电子书籍,网络课程学习,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每天坚持阅读。每周对大众进行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教育。
其他教育(针对成人难民):鉴于大部分难民文化水平不高,将它们安置在以体力为主的岗位上。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跟岗位上的老师学习一段时间后,可进行更加复杂的工作。他们的下一代的教育采用上述通用的教育方案。